行业资讯

Industry consulting字体:   

协会《AI赋能咨询行业的实务探讨》讲座成功举办

发表时间:2025-03-26 阅读次数:36次

      3月24日,上海市咨询业行业协会“大讲堂”第一期《AI赋能咨询行业的实务探讨》讲座在华建集团成功举办。会前,龙革会长和与会嘉宾们进行了热烈的恳谈,协会常务副会长祝波善、副会长顾庆,协会理事刘晖、吴燕敏、王琦等与来自各会员单位咨询专家、咨询师共一百多人参加了本次大讲堂活动。本次讲座围绕AI在咨询行业的应用实践、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等话题,聚焦研讨了咨询行业领域的数字化变革浪潮和重点前沿问题。

      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丽在会上分享了人工智能的宏观发展态势。她指出,从达特茅斯会议到如今多模态大模型的发布,人工智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浪潮中。生成式AI虽处于热潮,但未来几年将逐步冷却,进入理性发展阶段。在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竞争中,美国处于领先地位,中国位列第二,在市场主体规模、专利数量等方面表现出色。

      孙丽还强调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算力作为重要支撑,其指数增长对数字经济和GDP增长意义重大,许多地方政府将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招商引资和产业赋能的重要手段。在人才方面,高校学科交叉趋势明显,对人才的创新意识、全球视野以及AI工具使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人工智能带来的伦理治理、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在应用层面,孙丽介绍了研究院作为人工智能方向的政府智库和企业咨询机构,围绕人工智能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包括产业研究、标准制定、AI治理等。她提到,研究院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推动人工智能在各行业的应用落地,如智能网联汽车、工业能源等领域。此外,研究院还积极开展人才培训和引进工作,探索新的人才绩效考核机制。

      毕马威中国数智解决方案中心主管合伙人、变革与数字化转型咨询业务牵头人柳晓光,介绍了毕马威在AI领域的实践经验。毕马威自2018年成立“智慧之光”数智解决方案中心以来,积极探索AI技术,将战略重心定位在人工智能的行业应用,而非基础模型研发。在ChatGPT发布后,毕马威加速了AI在内外业务中的应用探索;在DeepSeek发布后,多模态AI能力的开源私有化部署也已成功上线,为内外部用户赋能。

      柳晓光表示,DeepSeek带来的COT思维链推理过程表述能力,部分解决了大模型产出的可解释性难题,使其从“黑盒”逐渐向“灰盒”转变,这让业界在应用大模型时的顾虑降低。在技术选型方面充分考虑投入产出比,毕马威基于内部工作场景进行评估测试后,选择在自有数据中心优先部署32b版本的模型,并通过专有云合作更高性价比地部署671b满血版。在内部定制应用开发模式上,设立一线业务需求方和数智解决方案中心1:1的成本投入分担机制和形成资产后的计价分成机制,更好调动业务积极性,开启AI探索征程。

      基于上述思路,毕马威打造了“轩辕”AI平台,该平台分为基础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基础层采用私有化部署,保障数据安全;平台层通过API为上层应用提供MaaS模型服务;应用层包括日常生产力工具、定制应用和平台服务三类模式。其中,日常生产力工具如Ki Chat和Ki Agent已在内部广泛应用,覆盖多个部门,实现了Everyday AI,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

      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大中华区主管合伙人兼总裁、头豹联合创始人兼总裁王晨晖分享了公司在AI时代的转型经验。沙利文从1998年开始在中国做行业研究,2018年成立头豹,致力于为社会提供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王晨晖指出,行业研究面临诸多痛点,如创作工具匮乏、知识管理不善、信息质量难以保证、人才选拔困难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头豹推出词条报告,这是一种文本化、可拼接、开源的报告形式,旨在成为行业研究的最大公约数,便于AI吸收和行业共享。

      头豹自主研发了脑力擎系统用于撰写词条报告,并构建了研究人员社区,促进知识共享和人才培养。同时,头豹还开展教育培训业务,与高校合作培养行业研究人才,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和AI应用水平。

      CGL联合创始人兼副总裁薛亮,介绍了AI在猎头行业的应用情况。他表示,AI对猎头行业的影响日益显著,但目前行业内员工对AI的接受和应用程度仍有待提高。

      薛亮分享了公司推动猎头行业AI化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业务流程标准化和操作智能化,通过降低员工学习门槛,让AI融入日常工作,如简历自动化流程、智能化候选人检索等;第二阶段是扩大AI产品的利用率和活跃度,解决员工与AI交互的问题,提高AI的使用效率;第三阶段是打造数字分身,帮助员工更好地完成工作,同时实现知识沉淀和传承。

      薛亮指出,公司在与外部科技公司合作的过程中,正不断探索AI在人力资源服务中的应用场景,为客户提供更高效、定制化的服务。

      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智慧设计研发所李彦鹏所长介绍了团队在AI领域的实践成果。他表示,华东院从2022年开始成立数字化团队,围绕AI的技术开发、凭借院里积累的建筑数据、通过创新团队的搭建和始终保持的高昂激情、不懈努力,实现了AI技术在建筑领域的突破,并将进一步借助已领先的技术护城河实现业务的突破性快速发展。

      李彦鹏分享了垂直类企业实现AI应用的TDMA过程:首先是“tool”阶段,开发AI效率插件,赋能业务场景,如建筑方案生成、视频生成、规范问答等降本增效,同时利用AI编程能力,通过培训一线人员数字能力,为企业注入AI基因;其次是“data”阶段,构建测试集、清理和翻译数据,打造行业壁垒;然后是“model”阶段,通过微调或预训练开发各类大模型;最后是“agent”阶段,将大模型与业务场景结合,形成知识图谱,实现AI赋能。

      李彦鹏强调,企业要实现有效创新,需组织高密度型人才,相信年轻人的创新能力。同时,他认为科技和IP将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企业应积极拥抱硬核科技,避免成为过剩产能。

      在随后的交流、问答环节,与会嘉宾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讲座,既分享了自身专业咨询方向的业务主线对于AI关注的角度和观点,同时也了解了国内咨询机构数字化变革的最新动态和在实践发展中的探索创新路径。大家普遍认为,AI为咨询行业带来了巨大机遇,如提高工作效率、拓展服务范围、创新业务模式等。但同时,也面临着作为企业在AI投入上的ROI、数据安全、人才短缺、伦理道德等挑战。

      与会嘉宾们指出,数据是AI应用的基础,作为咨询机构,能搜集到客户的数据、行业的数据、政府的数据并产生自己研发的数据,在收集、开发、存储和使用过程中,要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合规。咨询行业需要既懂业务又懂AI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企业应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打通AI技术人员和传统咨询专业人员之间的壁垒,在企业内部形成高效协同的机制,并进一步帮助客户实施AI赋能,要有意识地导入和生长企业在面向未来发展的AI基因。此外,AI的应用还涉及伦理道德问题,如算法偏见、数据隐私等,需要行业共同研讨和应对,制定规范和标准。

      本次交流活动是上海市咨询业行业协会在会员单位和注册咨询专家、咨询师们明显感受到AI技术将对咨询行业带来巨大的变革之初,观察到行业已有领先布局和实践的团队和做法,在协会平台上探索做高端分享、专家研讨和会员交流的一次新尝试,希望能进一步引发AI赋能行业发展的深入思考、引导更多的有效实践和先进应用,加快促进国内咨询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今后,协会将继续根据会员单位和咨询师们的发展需求,在围绕行业共性,分享实践经验和探讨发展趋势等方面提供专业化服务和搭建共同赋能、互促互进的沟通平台。

(王婷、周琪)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上海市咨询业行业协会     上海市南昌路47号2号楼2407室     电话:021-53821058
技术支持:维程互联     <沪ICP备19034346号-1>  

您是第:Web Site Counters个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