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案例

字体:   

《中、欧产学研合作模式比较及提高上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研究成果摘要

发表时间:2012-01-12 阅读次数:5411次

上海大学预测咨询研究所,成果完成时间:2008年9月项目

     《中、欧产学研合作模式比较及提高上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旨在对中国与欧洲四国(瑞典、芬兰、德国和法国)的产学研模式与政府政策进行比较,并给出提高我国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报告重点指出欧洲四国在国家创新体系供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特别是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和专业中心方面已形成有效的系统,对开发创新知识源和创新共性技术支持有显著作用,值得上海借鉴。国家或地区仅注重建立适于创新环境是不够的,还要在供给上下功夫,提供企业不能或难提供的公共品—创新知识源也是国家的作用。这一点正是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核心内容。


     国家创新体系包括体制创新、科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等子体系。本报告主要研究技术创新这一子体系。中国与欧洲四国均采纳政府主导的国家创新体系,中国明确以企业为主体,而其他国家更明确了大学(研究所)、政府、企业各自地位与作用。政府导向体现在:政府提出有关产学研政策和技术研发的重点领域,并主要提供研发经费。但是欧洲四国在共性技术供给方面已有成功做法-即能力中心和专业中心建设与运行。


     欧洲四国和中国在90年代先后效仿美国建立了能力中心体系。2006年瑞典有26个中心,芬兰22个,德国125个,法国66个,中国有97家。中、欧能力中心最大共同点在于:他们都是由政府发起推动的,由政府、企业和大学三方共同参与的实体组织;设立的目的在于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大学与企业的合作;功能定位于研究开发行业及行业间技术知识和能力。


     本报告采纳国内、国际评价的结果,对瑞典与中国的能力中心进行了比较。2004年,瑞典国家创新局组织专家组对瑞典26个中心评价。评价内容为:1科学绩效;2产业影响;3评价结果:好的占88.5%,世界水平者占65%,少数为世界领导水平,产业影响大者占65%。根据2004年中国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对中国85家能力中心评估,结论为:中国的中心整体水平国家范围先进,世界范围偏弱,无世界领导水平者。中国各中心自评认为后续发展能力强的有51家,占60%,改变方式才能发展的有21家,占24.7%,运行困难3家,占3.5%,说明运行形势不太乐观。从国际合作项目数量上看,中国明显落后于瑞典。


     进一步细化比较以下四个方面:


1、公司成员结构
     瑞典每个能力中心平均固定公司成员约为11个,中国约为9个;在公司参与的能力中心个数来看,瑞典1/6的公司参加2个或2个以上的中心,而中国基本上是一个公司只参加一个中心。


2、体制
     瑞典的能力中心体制类似于会员制,这种体制保证了能力中心既能够专注于技术的开发和转移,又能够持续运行。
     近年来中国各能力中心在以下各方面存在问题:①定位偏向:中心的功能定位重心由研发偏向了产业化;②主业偏向:中心设立并经营自己的企业,更多的关注市场和经营;③利益偏向:因为中心有了自己的企业,难免与行业内其它企业构成竞争关系,从而不利于行业技术的推广和提升,这样使得中心从行业利益转向了企业利益。
 

     这些不良影响的发展和积累最终导致中心有了两个身份,作为企业,做不大企业,作为研发中心,做不好研发。


3、资金来源
     在瑞典中心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和各企业的投入,比较确定。中国中心的资金来源主要为政府投入和自有资金投入,不确定性大。


4、人才培养
     在瑞典,能力中心设立的目标之一明确有对人才的培养,包括培养研究生、博士和教授,培养技术人才和领导人才,培养对象有学生、也有公司人员,培养方式包括课程教授和项目培养。这种目标的确立使得能力中心10多年的实践当中形成了科学而又系统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为能力中心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宝贵人才。在中国,能力中心虽然在实践过程中也进行人才的培养,但是人才培养并没有在目标中明确,且中心对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所以造成中心人才培养的对象范围窄,培养人才类型少,培养方式也不够系统化。


     能力中心自身定位与运行的问题根源就在政府建立和运行中心目的不明确,技术转移环节不畅。


     技术创新的第一个层面是技术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层面,中、欧五国均注意了技术创新成果的推广。上海市成立了多项产业发展促进中心,芬兰成立了专业中心(Center of Expertise)。芬兰的专业中心是地方投资为主,以促进地方经济。专业中心目标是用网络将能力中心、大学和公司连接起来,促进新产品、技术、企业的产生,并创造大量就业。


     大学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作用是明确的,即提供创新的知识源。各国均重视大学的作用,不过重视的程度和方式也不同。芬兰1980年确定了科技发展战略,即建立强大的知识与能力,使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90年代芬兰开始了教育改革,芬兰高等教育分两个阶段:基础学位阶段与研究生学位阶段。研究生学位阶段指博士学位的学习阶段。以提高大学创新能力为目的,以大学建立研究生学院为强化手段。十几年来,芬兰的大量大学博士生成为大学直接为社会服务的主要力量。目前芬兰的二十多个能力中心均拥有在研究基础上形成的关键竞争力的技术。中国的情况却没那么美妙,很多大学只强调教育和科学研究两项功能,而忽视直接为社会服务的第三项功能。大学在科学园区设立的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不多,企业对大学的研发能力信心不足。


     为了提高上海产学研功效,促进产业自主创新,首先,要加强对产学研项目的支持与管理。1.加强产学研项目的选择。项目可由大学牵头,也可由企业牵头,但先决条件是有另一方为伙伴。对企业与大学的研发机构平等对待。2.对选中的项目政府设立专门计划,直接支持产学研结合。3.优化对产学研基金的分配利用。4.鼓励大型企业主动承担研发任务。5.支持中小型企业的参与产学研合作。
 

     其次,加强能力中心建设。要将能力中心建设看作是政府对创新体系提供市场所不能提供或难以提供的公共品—创新思想源和共性技术的重要手段。1.坚持正确定位:通过研发建设具有重要先进技术能力的基地。中心不以经营企业为主,以免削弱核心功能。2.疏通能力中心技术能力与产业结合的渠道。3.继续培养一些新的能力中心,它们的技术领域选择应根据国家发展的需要来确定,要和国家工程技术中心体系同意考虑。


     第三,建立专业服务中心。专业服务中心实际是技术创新链条中能力中心的下游,专业服务中心也可以在能力中心成果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新。专业中心应以地方投资为主,科委以倡导帮助为主,资金支持为辅。只有能力中心网和专业人才网完善运行,上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才会大幅度提高。


     第五,加强高校创新能力。


     第六,重视产学研合作过程的管理。

      1.加强合作诚信基础的建设。2.扩大资金来源,增加资金规模。3.保护联盟各方的利益。       


     报告最后部分介绍了作为项目成功的产学研评价软件。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上海市咨询业行业协会     上海市南昌路47号2号楼2407室     电话:021-53821058
技术支持:维程互联     <沪ICP备19034346号-1>  

您是第:Web Site Counters个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