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专论

Information in字体:   

大数据与长三角智能城市规划建设

发表时间:2016-09-27 阅读次数:965次

 

     当前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直接推动了城市管理的智能化,同时,当今城市的大规模网络化发展态势又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空间载体。因此,寻求大数据产业发展与智能城市规划建设的深度结合,已成为国际城市学研究最前沿的探索之一。

一、长三角智能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意义

城镇群是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主体形态,也是落实国家“四个全面”战略的关键载体。《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的20个主要城镇群地区,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5%,集中了全国62%的总人口、80%的经济总量。这些地区在未来的国家现代化战略中,既是承载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区,也是人口城镇化的重要承载地区和体现国家现代化治理能力的关键地区。对此,《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中明确指出:“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和“统筹制定实施城市群规划”。

长三角地区地跨三省一市,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镇群,也是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中最重要的空间单元。截至2013年,长三角地区GDP达到 9.8亿元,国土面积3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16亿,地级城市数量41个。

长期以来由于跨区域空间规划、管理体制、引导手段滞后,许多城市内部基本呈现自发状态,造成特大城市过渡集聚、产业布局不合理、区域性环境污染严重、资源能源承载负荷大、地区内部发展不均衡、区域性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滞后等问题,成为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中大挑战。将长三角地区作为智能技术创新促进城镇群协同发展的实践基础,无疑将具有国家战略意义和示范意义。

二、国内外智能城市建设现状

1、国外智能城市建设现状

美国的城市正朝着智能、生态、便捷的方向发展。首先,只要有屋顶的地方,几乎都有WIFI信号,无线网络设施已经相当完备。其次,为了打造紧凑、舒适的社区,每个规划部门提出“智慧增长”计划,包括建立步行地区、提供更多的交通选择、社区的归属感和社区建筑的舒适度等。第三,测绘地理信息等技术的智能应用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利用物联网技术聚焦于民生与服务,采用增强现实技术进行家庭游戏、城市规划及旅游。第四。人性化的设计。自行车道、公交车的无障碍设施、家庭卫生间及婴儿整理台等设施的城市设计中包含了很多人文元素和人文关怀。

韩国政府在2006年启动了以首尔为代表的智能城市建设计划U-City(无处不在的城市),即在道路、桥梁、学校、医院等城市基础设施之中搭建融合厘吨de  fan泛在网平台,实现可以随时随地提供交通、环境、福利等各种泛在网服务的城市。U-City(正在从根本上改变韩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城市设施管理方面,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掌握道路、停车场、地下管网等设施的运行状态。城市安全方面,利用红外摄像机和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突破人类视野限制,提高火灾监测自动化水平。城市环境方面,U-环境系统可以自动给市民手机发送是否适宜户外运动的提示,市民还可以实时查询气象、交通等方面的信息。

2、国内智能城市建设现状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对智能城市建设及发展的指导。2014年3月,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929)年》》,2014年7 月,发给委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都为智能城市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2015年“智慧城市”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国家陆续出台新技术、产业、标准和人才等相关政策,如《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推动智能城市健康发展。此外,国家还针对智慧医疗、智慧交通、信息产业、互联网金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数据监管等领域出台了相关政策,进一步为智能城市发展保驾护航,智能城市发展 环境不断优化。

在智慧基础设施、之后管理、智慧服务、智慧经济、智慧人群、保障措施六个智慧城市 的评估指标体系中,我国之后基础设施与保障措施起步早,投入高,发展优于其他领域;随着现代人信息化素养逐步提升,智慧人群的指标得分也较高;随着国家和地方积极推动新型政府的建设,加大对电子政务系统的投资力度,各市的智慧管理水平持续提升;智慧经济与智慧服务等领域起步较晚、涉及面广、需要融合更多的创新理念,整体发展较差。

三、智能城市规划建设的特性

1、建设尊重环境的价值观

借助于计算机系统及大数据技术强有力的分析手段,形成一系列顺应地理条件格局、保持城市传统风貌、低碳节能高效的城市建设手段,使城市在建设过程当中更加尊重原有环境。

2、建设的系统性和群落性

新型智能城市的规划策略将形成整体的、系统的、普遍联系的、复杂适应性的、动态的城市功能组织形态。城市基本单元之间的普遍联系使得城市内部各个群落、单体城市群落以及区域城市族群群落之间形成多维度的网状动态适应系统。

3、建设全生命周期

智能城市的建设手段将从规划和建设的全生命周期对建设行为进行统筹管理,使整个城市处于动态、有序的、持续更新的适应状态,永远保持其活力。

4、建设以“以流定形”

智能城镇的建造方式是基于大数据分析和预测,对经济产业、人口构成、交通方式、甚至生活和工作方式等城市生产、生活、生态方方面面的流变进行理性的预测,确定合理高效的交通组织方式、能源消耗和回收利用手段等,对将来城市运行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系统进行情景规划,进而指导城市空间形态与功能组织和建筑环境设计,极大地提高城市对未来风险的适应能力,实现城市的高效运转。

四、大数据在智能城市规划建设的作用

通过对各个行业领域汇聚的海量数据的分析处理,将大数据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物流、防灾、公共安全、环境能源、生活医疗等诸多领域,可以提高城镇化质量、改造并提升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促进城市管理和服务智能化发展。

1、基础设施方面

信息基础设施方面,大数据对城市区域交通基础设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应用大数据来减小交通阻塞,处理恶劣天气的道路状况,评估公里改善的实施战略和须改善的路段位置,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功效,而且还有益于城市交通管理的规范化。

2、资源环境方面

空气质量预报、水环境监测及污染治理、土地利用、石油石化行业产业链中的勘探开发、电力行业提升应用层次等,都可以通过数据的收集、存储和挖掘。变得更加高效合理。

3、市政管理方面

大数据可以为政策制定导航,凭借其拥有的海量数据,对交通规划、环境治理、房价等热点问题提供有利的解决方案,并且进行科学的辅助决策、使城市治理更加智能。大数据不仅能够动态地监测危机事件,而且能够进行深度分析,提高预警能力和应对能力。

4、社会民生方面

借用商业大数据中“精准营销”的概念,可以将社区活动、社区文化发展、娱乐活动以及养老需求安排在城乡间最为人性化区域。大数据在医疗领域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快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提高医疗效率。大数据在文化教育中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科学数据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教育管理和指导。

五、大数据支撑长三角智能城市规划建设的建议

1、建立完善的大数据法律法规体系,强调城市建设中的理性决策。

需要从国家层面、法律层面,明确大数据资源的概念边界所有权,规定信息相关主体、客体的权利和义务。

2、加大大数据产业支持,出台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提升智能城市建设品质。

政府层面加强大数据产业支持,将城市规划、城市交通与物流以及城市建设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统一性的城市资源体系,各司其能地发挥其最大价值。

3、重视测绘地理信息在智能城镇化中所起的关键作用。

建设基于国家权威的地理信息平台,把地理信息做成一种公共语言、公共知识、使数据具有权威性。

4、大力鼓励运用大数据诊断、设计、运营城市、促进城镇群地区协调发展的智能规划技术。

一些重点城镇化地区,面临的生态、卷进、资源、生活质量、社会风险、城市建设和运行效率下降等问题十分突出,矛盾复杂。传统规划技术面对复杂问题,在信息集成、监控、综合判断和动态应对方面难以适应。通过建立整体的监控平台及应用智能规划技术,实现科学理性的规划治理。

5、鼓励企业增加大数据技术运行管理质量,带动城市产业转型。

有计划地开展大数据业务、提高大数据技术运行管理质量,积极迎接城市产业转型。

6、建立专门的数据收集部门,负责承担基层数据管理。

大数据的应用实践可从城区及园区做起,形成成熟的应用案例在全国推广。

7、重视大数据相关人才的培养。

大数据人才是多学科交叉型人才,不仅要在学校、实验室、研究室里培养,还要到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摘编自:《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上海市咨询业行业协会     上海市南昌路47号2号楼2407室     电话:021-53821058
技术支持:维程互联     <沪ICP备19034346号-1>  

您是第:Web Site Counters个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