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培训

字体:   

过度补贴导致“软骨病”

发表时间:2014-08-20 阅读次数:2668次

安邦咨询高级分析师 贺 军

       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这一宏观要求,在微观上要落实到企业身上。如果市场上有一大批注重创新、公平竞争的企业,这是良性状态;如果企业发展靠的是垄断权力、政府补贴,那就是某种病态。

       国企垄断是老话题,而政府财政过度补贴下的企业病态发展,却不易为人察觉。据国内媒体报道,地方财政资金补贴企业已经到了混乱的程度。比如科技补贴政策,其本意是通过政府财政资金的激励,鼓励企业朝创新方向发展。近几年,大量“战略新兴产业”公司如LED和光伏企业都拿到了高额的地方补贴。但实际的执行结果却让人触目惊心。比如,辽宁省和大连市拨付给大连两家企业的支持并购海外科技型企业的补贴2.68亿元,实际上被用于收购法国的14个葡萄酒庄园!

从实际的补贴数字来看,财政补贴的规模惊人。如三安光电和德豪润达两家LED上市公司,2011年-2013年都拿到了高额的地方补贴。三安光电在三年中所获的补贴额高达8.43亿元、4.83亿元和4.58亿元,德豪润达在同期获得的补贴也有3.1亿元、2.24亿元和2.32亿元。

地方政府希望这些补贴能拉动经济,带动就业,并给地方带来税收,但从实际效果来看,企业靠着财政补贴提升了业绩,也直接影响了市场公平竞争。由于补贴数额巨大,如何想方设法获得政府补贴,竟然成了很多企业操心的大事,甚至成了它们事实上的“主业”。企业把精力都放在如何争取补贴上了,而不是市场策略、科研投入或强化管理上。

地方财政补贴往往体现了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国内地方政府为了拉动当地LED产业的发展,从2009年起实行大额补贴。这类补贴从2009年展开,由扬州掀起,随后厦门、佛山以及芜湖等纷纷加入补贴阵容中。多数地方以补贴为由,吸引各家LED生产商大手笔采购用于生产外延芯片(LED)的MOCVD设备。当时一台MOCVD设备为250万美元,地方给予的补贴额大约是每台人民币800万元-1000万元人民币。迄今,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普遍压力增大,但很多财政补贴仍未降低,企业拿补贴依然很轻松。

地方政府的大额财政补贴制造了不公平竞争,也扭曲了市场。很多业内人士抱怨,如果没有地方补贴,企业的最终产品价格只能以高于成本价销售,但长期获得大额补贴的公司却可以亏本销售。在这种情况下,相关企业都患上了“软骨病”——缺乏真正的市场竞争力,缺乏有效的管理,企业躺在了财政补贴上。

更值得注意的是,即使一些补贴来自中央财政,不少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仍无法支持补贴,于是就通过银行贷款来实现对企业的“贴补”。这意味着,政府有可能为了补贴企业而背上银行贷款,当地方财政情况恶化时,这些贷款则可能成为银行的坏账。

(来源:《周末金证券》)

 

 

 

上海市咨询业行业协会     上海市南昌路47号2号楼2407室     电话:021-53821058
技术支持:维程互联     <沪ICP备19034346号-1>  

您是第:Web Site Counters个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