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5-03-27
阅读次数:34次
陈强
从游戏科学公司将文旅场景与硬核科技融合,开发风靡全球的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到大模型公司深度求索横空出世。近年来,民营科技企业在科技创新主战场表现不俗,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民营企业还不够多。近日,我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教授陈强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文章,他认为让民营科技企业实现创新能级跃升,迸发更加强劲的创新动力,必须将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落到实处。以下为刊发原文。
2025年2月17日,民营企业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彰显了党和国家“坚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心,增强了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特别是一批民营科技企业代表参会,尽显此次会议的“科技含量”。近年来,民营科技企业在科技创新主战场表现不俗。从游戏科学公司将文旅场景与硬核科技融合,开发出风靡全球的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到大模型公司深度求索横空出世,深刻改变了人工智能竞争的底层逻辑。从宇树科技通过自主研发和垂直整合实现消费级机器狗和机器人产品量产,到饺子导演协同138家动漫制作公司,历时5年合力打造《哪吒之魔童闹海》,连破中国电影票房纪录。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民营企业已占全国企业数量的92%以上,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民营企业还不够多。2024年入围世界500强的中国民营企业只有29家,仅占入围中国企业总数的21.8%。因此,让民营科技企业实现创新能级跃升,迸发更加强劲的创新动力,必须将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落到实处。
一、平等使用生产要素
当前,以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不断迭代演进。推动民营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既需要持续推进技术革命性突破,也需要实现高等级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一方面,加快研究传统生产要素向民营科技企业汇集的机制和模式。另一方面,支持民营科技企业把握好新型生产要素涌现和演化的规律,提前布局,抢占开放利用新型生产要素的制高点,卡位未来产业新赛道。
民营科技企业不仅需要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知识型劳动者,还需要相关领域的科技领军人才和技术骨干,以及懂经营、善管理的专门人才。对于民营科技企业而言,在吸引、留住及用好人才方面仍存在诸多痛点。在政府服务方面,除了强化人事管理、档案管理、社会保障、职称评定等服务保障,还要做好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建立专业人才库。同时,加强社会宣传和政策引导,让更多的青年人乐于奔赴,闯出职场新空间。
民营科技企业对于知识和技术有着天然的渴求,但相当一部分企业缺乏这方面的“造血功能”。因此,有必要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布局并开展关键领域的知识生产和技术研发,完善面向未来产业的共性技术供给机制,推动形成能够应对未来技术多源爆发、交汇叠加“浪涌”挑战的“技术底座”。同时,加快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算力协同和关键算法研究,建构层次更为丰富、领域更加交叉的场景体系,推动“大模型+”场景规模化应用落地。此外,着力改善大科学设施的开放设计和运营服务,助推民营科技企业创新能级提升。
在此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指出要“继续下大气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民营科技企业融资困难有多方面原因,必须系统施策。一是要着力破解技术和知识产权资产价值评估难题,加快健全民营企业信用评级和评价体系,强化民营科技企业的间接融资能力。二是要通过政策引导,调动金融机构开展金融创新的积极性,丰富面向民营科技企业的金融产品供给。三是要建立国资创投功能性绩效评价考核机制,发挥国资创投的引导和带动作用。营造有利于社会风险资本发展的政策环境,为民营科技企业直接融资创造更多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数据要素高效流通和高质量语料库建设已成为科技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民营企业对于开发和利用公共数据和准公共数据的需求尤为迫切。一方面,通过财政奖补,推动数据开放方式创新,提升数据归集效率,分阶段、分层级地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另一方面,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利用开放数据开发数据产品及数据服务。支持处于行业领军地位的民营科技企业牵头领域数据集建设及数据标准制定。
二、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202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从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全面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制度、完善社会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市场化重整机制等方面,对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做出系统性的制度安排。
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是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关键。早在2015年,国务院就印发《关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旨在改革市场准入管理模式,确保各类经营主体均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的领域。经过试点,2018年该制度全面实施,负面清单的禁止许可事项已从151项减至117项。接下来,应重点征询民营科技企业对于负面清单修订工作的意见,使修订后的清单界面更加友好。
相较于其他类型所有制企业,囿于综合实力、人力资源、技术基础、业绩积累等因素,民营科技企业在信息获取、政策理解、政企沟通、协同其他类型主体等方面往往处于不利位置。因此,要多措并举,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一是进一步提升政务数字化水平,优化和深化“免申即享”机制,推广告知承诺制,畅通政策信息与企业互动的渠道。二是发挥好民营科技企业在国家及地方重大科研任务形成中的作用,切实参与问题诊断、需求提炼及任务设计等工作。三是为民营企业与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国有企业之间开展交流、互动和协作创造更多机会。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参与或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深度参与国家及地方重大科技专项,合力解决科技领域的“急难险重”问题。四是改进政府采购的需求管理、信息公开、流程优化、监管服务等工作,确保政府采购的各项政策惠及更多民营科技企业。
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党的十八大以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持续加强。在体制改革方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旨在协调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动形成有利于民营企业施展身手的社会环境。在立法保障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二审稿已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在实践层面,各地着力提供更有温度和力度的法治保障,积极出台为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的各类举措。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民营企业需要的是同等受到法律保护。首先,在相关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中,进一步消除任何形式的所有制歧视,切实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其次,结合民营科技企业的业务特点,针对其内部控制体系的薄弱环节,引导企业构建从源头上防范和治理内部腐败的体制机制,并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再次,加强民营企业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充分激发其创新活力,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运用专利技术实现创新发展。最后,在深刻认识和理解民营科技企业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稳定可预期的监管标准和规则,并推动监管执法的区域联动。
(来源:公众号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