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专论

Information in字体:   

上海市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研究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5-02-25 阅读次数:132次

彭元、胡晶焱、何春香、刘旭英

 

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改革试点。党中央、国务院把深化产教融合改革作为推进人力人才资源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战略性任务。上海于2020年8月正式发布《上海市建设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全面推动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建设。基于版面考量,本文对研究内容有所删减,如需浏览完整版,参见文末注释。

一、建设试点基本情况

(一)国家产教融合政策背景

2013年以来,国家围绕供给侧与需求侧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政策、产业政策、人才政策与财政金融政策,对产教融合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9年,国家层面进一步出台《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对于深化产教融合建设进行了全面的部署。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接续推进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充分发挥突破和引导带动作用。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二)上海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

上海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对高质量人才需求迫切,同时面临人力资源供需矛盾及教育转型压力。2020年8月,上海市《试点方案》正式发布并提出,本市以开展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为契机,选取临港新片区作为试点核心区,全市层面形成“1+N”产教融合区域发展格局,完善区域教育资源布局,促进教育与产业联动发展。

 

二、主要举措与成效

(一)市级层面完善顶层设计和制度框架

1、教育端,聚焦协同育人深化产教融相关制度创新和改革试点。

一是支持打造新型职业院校,深化中外合作办学,支持民办高校兴办职业教育、建设实训中心;二是鼓励引入行业企业共建与产业密切相关的二级学院,推动院校专业设置由“学科导向”转变到“行业岗位需求导向”;三是鼓励企业全过程参与专业设置、课程教材、教学实训等环节,持续完善1+X证书试点、扩大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试点,在全国率先开展中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改革试点。四是推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完善相关标准和考核认定办法,在全国率先开展职业院校新进教师规范化培训,实施新进教师持证上岗制度。

2、产业端,聚焦重点行业培育引导重点企业积极发挥主体作用。

一是继续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并加大政策支持,研究制定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评价办法和政策指引。目前,全市层面已遴选认定179家产教融合型企业纳入产教融合建设培育库,其中6家企业列入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名单。在此基础上,编制形成了《上海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政策指引》。二是鼓励国资国企发挥引领带头作用,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开展产教融合。本市国资国企产业底蕴深厚,围绕技能人才培养、研究型人才培养等领域已形成了一批产教融合载体资源。通过开展《上海国资国企深化产教融合研究》,全面排摸了我市国资国企产教融合发展情况。

3、创新体制机制,强化产教融合统筹规划和信息交流对接服务。

为统筹推进产教融合改革试点,市级层面成立了上海市推进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工作机制,对产教融合重大改革、政策、项目和年度重点任务统筹部署,对各部门、各区的分工协作进行统筹协调,推进机制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

(二)区域层面推动探索政策落地与实践

1、临港新片区试点核心区建设

临港新片区产教融合专项支持政策从载5方面明确了28条具体支持措施,同步配套了产教融合发展专项资金,将产教融合与新片区建设全面融合。自2021年来,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共支持了120个产教融合项目,累计培育出23家产教融合试点企业和22家产教融合基地,其中5家成功创建示范基地。另外,有3家单位5个学院获批上海市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我们还出台专项政策支持上海电机学院建设全国示范应用技术大学。据统计,新片区累计拨付产教融合扶持资金1.52亿元。

2、奉贤区产教融合建设情况

奉贤区立足区域发展实际,先后出台了《奉贤区促进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意见(试行)》《奉贤区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指引(试行)》《奉贤区促进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等政策文件。明确了10个亿专项发展资金和设立奉贤区产教融合专项发展资金、设立奉贤区产教融合投资引导基金、科研创新奖补、等10大重点行动任务,推动全市“1+N”产教融合区域发展格局的实施。

此外,部分区也制定了相关政策,总体来看,临港新片区产教融合工作走在全市前面,出台了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为其他区推动产教融合工作提供了一定经验参考。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一)产业主体活力还需激发

企业参与教育积极性低,联合人才培养和科研攻关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且面临人才留用和成果产业化难题,校企合作困难,缺乏持续投入动力。

(二)协作交流机制仍不顺畅

校企信息不对称,政府与高校沟通不畅,院校与行业需求对接难,成果转化环节双方了解不足,阻碍产教融合推进。此外,在成果转化合作方面,依然存在双方了解不足阻碍。

(三)政策分类引导有待加强

教育端对不同院校、产业端对不同产业领域分类指导欠缺,各类主体参与产教融合的指引不明,影响实施效果。

 

四、下一步思路与建议

一是持续推动行业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定期跟踪产教融合型企业发展状况,围绕人才和产学研需求,做好培育扶持工作。推动重点产业龙头企业和国企开展人才联培与产学研合作,探索新模式。持续遴选培育新兴产业等领域企业,优化国资产教融合生态,鼓励市属企业联合各方组建创新联合体,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二是搭建各类信息交流和服务平台。依托促进中心服务企业与高校,整合各方资源构建信息平台,发布需求与成果信息,集成政策案例,促进要素融通共享。举办工作会议、沙龙、赛事和培训等活动,解读政策、宣传案例、研讨交流,建立常态化供需对接机制,增强各方合作紧密度。

三是推进重点区域完善产教融合生态建设。围绕1+N产教融合区域布局,推动产教资源丰富区域开展政策研究、平台建设和项目落地,发挥临港新片区示范效应,推进新城协调机制建设,开展示范园区创建。通过区域协同发展,完善全市产教融合生态,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互利共赢。

(来源:公众号 上咨)

上海市咨询业行业协会     上海市南昌路47号2号楼2407室     电话:021-53821058
技术支持:维程互联     <沪ICP备19034346号-1>  

您是第:Web Site Counters个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