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画图了?AI如何赋能设计出图
发表时间:2025-02-20
阅读次数:118次
牛俊程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信息化与智能化的革命,人工智能无疑是本次工业革命皇冠上的明珠。从2022年底的ChatGPT,到2025年初的DeepSeek,AI以超预期的速度不断进化发展,引爆了一轮又一轮的生成式模型技术热潮。通过简单文字输入,即可生成文本、图像或其他媒体以回应用户需求的形式,大幅降低了使用人工智能的技术门槛,各行业、各产业环节的人工智能应用探索井喷式涌现。
勘察设计行业虽然是传统行业,但也在人工智能赋能传统设计方面进行了诸多实践,先进企业在创意环节、施工图设计环节、图审环节等都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应用。
创意环节——构建AI创意库
主流的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等工具允许设计师通过输入文字或者图形概念轮廓生成建筑效果图,可以将创意方案周期大幅缩短,尤为适合建筑设计企业提升设计效率。如湖南省建筑院数字研究院就率先打造了一款建筑师专属AI创意平台——HD-AidMaster创意云平台,建筑师可在平台上使用主流的AIGC功能进行“字生图”或“图生图”创作,导入线稿图或简单描述设计意向即可生成数张效果相近的效果图,还能根据描述词的改变为同一建筑快速切换不同的风格与场景。在提升效率的同时,AI创意平台也将创意成果分类,便于设计师查看、寻找灵感,从知识管理的角度,也提升了该公司创意环节的积累。
但是AI介入设计创意环节也并非上线一个平台那么简单,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规避方案中的“AI味”。工程设计行业的人工智能应用普及度还不高,但在影视制作、数字艺术等背靠互联网资本、AI技术能力较强行业,就因为产出的成果AI痕迹较重,引起用户的反感与抵制,不得不暂停各类项目,重新优化AI参与工作的方式。在可预见的未来,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设计企业将AI引入,届时如业主收到的方案都“一眼AI”,也是对整个行业的伤害。
故设计企业在将AI应用于创意环节时,一是需要同步进行设计流程的优化,特别是在业主需求分析、方案重点传达方面,要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得出更为精准的输入材料;二是需要做好数据积累,AI的输出质量是取决于数据训练材料的,随着7B甚至3B模型的优化,设计企业也可能会有自己训练AI的条件,如果数据积累做得足够好,完全可以训练出具有企业自身设计特色的AI模型,即使行业高度普及AI,也能让方案与众不同。
施工图设计环节——配备AI助手
如果创意环节引入的AI是一个天马行空的艺术家,施工图设计环节引入的AI就是一个严谨而执行力强的助手。比如华设集团下属子公司江苏狄诺尼研发的AIRoad,能够基于自主研发的CAD/BIM图形计算引擎,快速构建数字化三维地形,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的三维可视化参数化和智能化设计。同时,在AIRoad内嵌入基于通用语言模型(GLM)进行训练的“AI精灵”,设计师仅需要直接语音下达指令,如“在以某桩号为中心创建某尺寸桥梁”,AI助手即可直接完成对应操作,能将整体工作的综合效率提升20%~30%。
整体来看,相较于其他环节,在施工图阶段引入AI是难度较高的,施工图设计很多时候要基于三维的场景进行工作,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三维图形应用相对于二维图形成熟度没有那么高,模型的精确性、可定制性都还有待提升,难以应对复杂的场景。另一方面,多年以来,虽然行业在努力推动BIM的普及,但由于客户价值感知等原因,特别是正向设计,普及度不高,也就是很多企业在应用AI之前,数字化设计基础都还较为薄弱。
如果想搭上AI赋能效率的“顺风车”,数字化设计基础还是要筑牢。从智能化行业的视角出发,精确训练模型少、大规模应用场景窄是限制三维场景AI技术提升重要因素,其中恰好就有设计企业发挥的空间。
图审环节——打造AI审图平台
AI审图具备可以通过模拟和预测分析来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稳定性,降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风险,提高设计品质和安全性的优势,故而也受到政策的推崇。2022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其中明确提出:“强化施工图审查作用,全面推广数字化审查,探索推进BIM审查和人工智能审查”。
万科旗下的万翼图审,借助AI技术,形成一套集“自动导入设计图”“自动区域划分、构件识别、强条审查”“自动导出结果”于一体的全自动智能审图流程,能够及时识别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错、碰、漏等基础问题并自动生成修改方案。

在图审环节,设计企业可以选择合适的AI图审产品嵌入自身的设计环节,为更好地让AI审图平台发挥作用,最好能同时做好相应数据的标准化及内部设计平台的打通。此前,从AI图审的平台的技术架构可以看出,图纸的理解算法及审查算法是其工作效果的核心,数字化基础较强的企业可以进一步加强基础科学研究,优化图审算法来提升AI的应用效果。
效率、质量的提升也许只是开始
从上述三个环节来看,设计企业引入AI可以提升出图效率、质量是显而易见的,再把目光放到产业链上下游,也还有更大的机会。AI之所以能引发新一轮的工业革命,就是因为它不再需要人类为它设置工作路径,可以自行成长,进一步解放了人类的生产力。而设计企业就掌握了AI成长的核心——数据。在AI真正席卷全产业的时候,无论是投资决策或者产业运营,都需要经过足够行业数据训练的AI作为基础支撑。先一步将AI引入设计工作,给AI“投喂”足够空间数据的企业,就有机会以AI为支点,引领全产业链的智能化革命。
(来源:公众号 思翔工程设计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