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4-12-24
阅读次数:157次
尹福臣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3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16万亿元,其中生物医药产业潜力有望达到8万亿元,是我国最活跃、潜力最大的产业之一。伴随生物医药产业的不断创新和持续增长,吸引了大量的创业企业、投资机构、园区和城市布局于此,催生了诸多产业新赛道和新模式。
近年来,在政策、市场、技术等诸多因素的推动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迈入市场与产业协同的新阶段,仿制药质量大幅度提升,原料药持续扩大市场份额,创新药逐步走向国际,高端医疗器械逐步实现进口替代,连同医药外包产业链等进入全球第二梯队,总体产业形成创新主导、结构变革和布局扩散三大特征。
1、创新主导
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永不眠,从小分子药物、抗体药物到基因治疗、细胞疗法,从生物材料、智能医械到AI医疗、脑机接口,伴随医药新技术的研发周期,从投资热潮走向收获成熟。以抗肿瘤新药研发为例,在化疗、靶向和免疫之后又有抗体偶联ADC药物,将成为抗肿瘤研发的新趋势。我国自启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以来,医药领域掀起了新药研发的一波波高潮,基于原始创新的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研发与制造,越来越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从新药上市看,数量不断增多,2021年我国获批上市化药、中药、生物药新药76个,创新医疗器械28个;从上市公司看,市值排在前面的医药公司大多来自创新药研发领域。
2、结构变革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结构调整,受疾病图谱、治疗技术、医改政策、健康理念等多因素的影响,表现在药品和器械、严肃医疗和消费医疗、低端和高端产品以及不同病种和医疗技术等方面,都在不断发展变化。比如严肃医疗领域医疗器械使用占比不断提高,这源自从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现代医疗过程更有赖于医械产品,也源自我国覆盖城乡居民的分级医疗体系建设及设备升级带来巨大市场。比如消费医疗市场持续扩容,眼科、口腔、二类疫苗、助睡眠、抗衰老、产后康复、种植发等自主消费医疗发展迅速。
3、布局扩散
从产业态势看,近年来各地政府和园区纷纷布局生物医药产业,支持政策不断加码。从上位政策看,MAH制度实现了注册证和生产许可证的分离,研发、生产、销售产业链分工更加清晰;集中采购的领域不断扩展,带量采购后产品毛利率的降低推动企业生产端布局下沉。从企业布局看,成熟企业的产能扩张和产业转移,龙头企业调整产业战略布局,新兴医药科技成果产业转化,对项目选址要求差异变大。比如微创医疗总部在张江科学城,在上海、苏州、嘉兴、深圳等地建有生产基地。各地政策吸引和企业选址优化,都在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布局扩散。
二、生物医药产业的热点赛道
结合关键技术创新、产业投融资、上市公司表现等的分析,东滩智库总结了生物医药产业的10大热点赛道——疫苗和体外诊断、蛋白质药物、细胞和基因治疗、CXO外包服务、合成生物、AI+生物医学、医疗机器人、植入式医疗器械、康复医疗器械、专科医疗器械,这里逐个做下简要梳理。
1、疫苗和体外诊断
疫苗和体外诊断都是多病种多品种驱动的行业,备受各类生物医药园区青睐。疫苗的发展机会主要表现在:从以预防感染为目的走向以免疫调节为目的;二类疫苗需求市场快速增长,涉及流感疫苗、HPV疫苗、肺炎疫苗、狂犬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等;新型疫苗与多联多价疫苗带来品种迭代,治疗性疫苗增速迅猛,涉及重组蛋白疫苗、DNA疫苗、DC疫苗、mRNA疫苗等。体外诊断的发展机会主要表现在:心脏标志物、传染病、慢病管理等诊断领域;化学发光分析仪、分子诊断、POCT等中高端产品;基因芯片、基因测序、流式细胞仪等中游产品。
2、蛋白质药物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升级,蛋白质药物的研究和应用呈现出迅猛的发展趋势,多肽、酶、激素、细胞生长因子及单克隆抗体等产品不断涌现。单克隆抗体还处于高速发展期,治疗性抗体等领域成为关注重点,ADC药物及双抗药物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多肽药物保持稳健成长的同时,非胰岛素多肽药物出现大规模商业化前景,将成为生物肽市场主导研发方向,涉及肿瘤及免疫系统、抗感染、中枢神经、骨科、心血管、呼吸系统、眼科、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等。
3、细胞和基因治疗
目前细胞和基因治疗已经迈入黄金发展期,基因疗法在治疗肿瘤、遗传性疾病、代谢疾病、预防性传染病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细胞治疗在皮肤软骨组织修复、慢病防治、神经系统、肿瘤、心血管疾病中的市场份额快速增长。小核酸药物正在成为新药研发第三次浪潮中的佼佼者;CAR-T细胞疗法、PD-1抑制剂成为最为火热的癌症免疫治疗方法。根据沙利文公司的数据,预计2024年全球细胞基因治疗市场达到185亿美元,中国市场达到12.3亿美元。
4、CXO外包服务
受新冠疫情和医疗健康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全球CXO行业走出明显的分化行情,前端CRO行业发展放缓,蛋白质药物、基因治疗CDMO等行业实现快速发展。2021年以来,我国CXO行业融资数量和金额有所下滑,上市公司股价步入周期性下行,目前行业回升态势明显,同时不乏结构性产业机会。随着全球及国内医药研发投入的不断提升,我国CRO外包仍将保持更快增长趋势。同时国内涌现出一批特色医药外包公司,包括中药CRO、基因和细胞治疗CDMO等。
5、合成生物技术
合成生物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涉及天然药物、药物成分、制药用酶、体外检测、细胞免疫疗法、微生态疗法、基因治疗等诸多方向。以微生物、植物、动物细胞为反应器,进行功能糖、氨基酸、蛋白质、多肽、核苷酸和天然活性物质的生产和加工,将极大改变中药、生物药等药品生产模式,也为创新药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微生态药物是继小分子、大分子、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之后的另一种新的药物形式,涉及胃肠道、感染、糖尿病、肥胖、肿瘤等疾病。
6、AI+生物医学
AI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在智能诊疗、智能药物研发、智能影像识别、智能健康管理等方面。AI结合虚拟影像诊断将成为未来技术和应用的爆发点,如旷视科技的智能影像识别系统、腾讯微视的医学影像云平台等。AI+制药可助力新靶点的发现,缩短药物研发周期,变革新药发现模式,如腾讯云深制药在蛋白质结构预测、分子设计以及分子性质预测等方面取得突破;华为盘古药物分子大模型覆盖靶点发现,药物筛选,分子优化等数十个应用场景。
7、植入式医疗器械
各种骨科植入物、牙科植入物、血管支架等,在植入式医疗器械领域占据主导,且得到医疗3D技术的加持。植入性心脏起搏器、心房除颤器、植入性电极、人工耳蜗、胰岛素泵等,成为医疗器械市场上的畅销产品。无线心脏监护仪、实时血糖监测仪、远程生命监护仪、植入性癌症检测仪等,成为新一代植入性医疗器械研发热点。近年来,肿瘤介入等领域增长迅速,新型载药微球等值得关注,微球输送系统耗材将成为未来新的市场增长点。
8、医疗机器人
医疗机器人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主要用于伤病员的救援、转运、手术和康复,主要有四类细分产品: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辅助机器人、医疗服务机器人。目前手术机器人主要集中在微创外科、骨科、泌尿科、妇科、心血管外科、神经外科等领域,单孔手术、纳米靶向、柔性机器人等新型机器人成市场热点。医疗机器人与人工智能、脑机交互、AR/VR等技术深度融合,脑机接口技术将成为影响未来医疗机器人行业的核心技术,智能轮椅、假肢、机械臂、神经刺激器等脑机接口产品已经应用。
9、康复医疗器械
康复医疗器械包括医用康复设备、普通康复器械、智能辅助设备等。我国拥有庞大的老年人群、慢性病患者、残疾人士、重疾人群等有康复需求的群体,衍生出巨大的康复医疗器械和服务需求。随着传感器、微流控等技术的发展,催生出更多小型便携、功能精细的康复设备。从产业格局看,大多数国内生产企业仍以仿制为主,缺乏有自主产权的高端康复器械,翔宇医疗、伟思医疗等科技企业开始在此布局。
10、专科医疗器械
专科医疗器械主要为特殊用途的医疗器械,如透析设备、牙科设备、眼科设备、放射治疗设备、美容医疗器械等,其主要市场需求来自为专科医院和科室建设。宁波牙科工业产业园集聚的牙科设备产业,涉及以压力蒸汽灭菌器、过氧化氢雾化消毒机等为代表的口腔感控设备线,以X光射线机、口腔传感器为代表的口腔影像设备线,多款牙科综合治疗台为代表的牙椅产品线,以3D口内扫描仪、牙科3D打印机为代表的数字化口腔产品线等牙科关键产品。
三、生物医药产业布局新模式
生物医药产业有着明显的集群发展特征,对各类服务平台和相关产业链配套需求较高。在生物医药产业布局扩散的背景下,区域产业创新集群凸显,产业链与创新链呈现融合发展态势,也衍生出一些新的产业集聚模式,为各地方和园区产业布局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机会。
1、共享制造平台
共享制造平台具有支持制造型研发和支持批量生产的两大属性。典型案例如上海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为承接张江科学城内创新药物科技成果转化及高端制造,引进上海天慈国际药业有限公司建设共享制药平台,包括20栋厂房、80条GMP生产线,整合医药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将成果转化与生产研发结合,打造全产业链可参与互动的共享式智能制造平台。
2、转化医学中心
生物医药创新链涵盖了“高校-医研院-转化中心-临床医院-专科医院-康复医院”整个医学创新闭环,转化医学中心有利于推动实验室与临床研究的双向转化,以转化医学中心建设集聚各类转化医学研发服务主体,是加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一种新兴模式。日本静冈医药谷、美国长木医学区等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创新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医药研发与医疗服务的联动发展。
3、链主企业模式
引进和培育生物医药链主企业,不仅可以引进产业供应链上下游及相关配套企业,而且将更有机会通过裂变发展、投资创业企业拓展研发管线。生物医药链主企业依托核心技术和产品打造平台经济模式或产业共同体,将成长为引领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平台型企业。以链主企业为中心促进大中小协同、上下游协作,有助于控制产业链上中下游的资源,进而打造区域产业链闭环。
4、CXO产业集群
生物医药产业的研发链条很长,CRO、CMO、CDMO等CXO产业的发展,极大打散了生物医药产业价值链。围绕生物医药研发生产环节形成模块化集聚,既是产业人才和资源集聚的要求,也是提升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砝码。苏州吴中医药产业基地打造灵长类实验动物基地,集聚了药明康德、西山中科、苏州大学、贝尔达等多个动物实验平台。
5、生物孵化器集群
基于生物医药研发的接力棒机制,形成多个生物孵化器集聚,有利于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全面的空间及配套服务。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拥有数十个孵化器,如百拓众创空间依托BioTOP专业技术平台,打造服务性功能孵化器;颐合天成孵化器为园区企业自发联合组建的民间孵化器,专注于早期创新药物的研发;萌达孵化器利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平台资源,专注于免疫肿瘤领域的产学研合作。
6、全产业链布局
围绕特定生物医药领域进行全产业链布局,有利于形成人才、技术和平台等资源的高密度集聚,促进产业发酵式的集群创新和成长。常州几大园区持续引进骨科项目,形成了全国最大骨科生产基地,涉及骨科植入物、骨科手术器械、人工韧带、骨折固定夹板等相关领域,拥有骨科植入物生产相关工具、表面处理、原材料、机加工等上游产业链配套,以及下游骨科植入物代理、销售和服务的网络。
(来源:公众号 东滩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