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举办2017年上海科技节活动暨第二期咨询人员培训
发表时间:2017-07-14
阅读次数:1523次
——咨询业的发展与变革的思考
2017年6月6日,协会假座科学会堂思南楼901会议室举办了2017年上海科技节活动暨第二期注册咨询专家和咨询师继续教育培训。本次培训的课题是《咨询业的发展与变革的思考》,特邀了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学术中心主任,研究员,中组部“飞人计划”专家,中国科技咨询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江苏省科技咨询协会副会长,南京敏捷企业管理研究所所长张晓东博士作为主讲嘉宾。本次到场参加培训的有40余人。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郭德利主持了本次培训活动。
张老师的课从互联网时代去中介化的现状开始切入,并从当前形势对咨询业的挑战、咨询业发展的态势、和咨询业的价值三个方面进行展开,将学员引入意境。
当咨询业面临诸如新技术包括新网络、智能IT、生命科学、空间科技等,新世界比如全球化及各种不确定性越来越明显,新生态涉及自然生态、新产业、商业,经济生态包括共享经济、贸易国际化、国际投融资、国际化生产、产业互联网和社会、政治、文化生活,全球互联的时代进入天联、地联、物联和人联时代其特点是动态疾速瞬变、严重失衡诸如固有的平衡被打破,新的平衡尚待建立,难民问题等,国与国的深度交织融合、贸易高度依存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边界模糊表现为资源相互利用、复杂多元非确定性增多的挑战,咨询要站在管理的角度去看问题,如何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制定出方案,咨询服务的价值已然从过去的利用信息不对称提供服务到如今的如何在互联网世界里利用数据的分析做好咨询服务中体现出来。
首先是弄清中国目前问题的导向,找出转型升级的内在张力。经过30年发展供给侧的遗留问题、人口红利、能源的有效利用等的内部资源,供给侧改革如何增加预判达到供需平衡的结构性改革,产业链位势、质量、工艺、管理的系统化、标准化,创新创业的有效率等诸多方面提升的能力,直到外部的压力如互联网,先进的制造业包括技术、装备、工艺、材料、能源、组织,面对一线美国和德国、二线英国、法国、日本和韩国的国际竞争,全球生态包括自然生态、商业生态含经济生态、政治生态、文化生态以及消费需求和模式变迁,面对如此巨大的变化,咨询如何去帮助经济转型升级。
与问题对应的的是如何解决问题。咨询工作需从国家层面已经制定出的系列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大的战略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特长。如一带一路,帮助企业对接中亚五国,在那里的市场找到机会去落地;创业创新,如何帮助双创者在操作上再细化些,避免重复 ;智慧产业(中国制造2025),如何提供软的、过硬的高端咨询服务,帮国家提出实实在在的优秀的建议,制定出好的战略(如实现中国制造2025过程的教育培训)、系统的规则、制度、标准去实施应用,而不是说些华而不实的概念。
咨询业在面对新形势、新问题的情况下,要有自己的思考,去体现咨询的价值。从当前发展方向上的缺位之处找到机会,如战略缺位包括前瞻性不足涉及创意性、预见性、构建性;系统性不足表现多为碎片化,特别是管理方面;实操性不足;技术不足(缺乏精细化);人才的缺位;管理的缺位;意识文化的缺位;为企业的特点不足提供服务等。把握好政策,运用好工具,技高一筹帮助企业做二化融合、做跨界、做好平台运营、利用好大数据、做好风险管控延伸出咨询的新业务,去体现咨询的价值。
其次,适应时代的变化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突破传统的思维和方法,去做一些切合实际的事情,咨询行业其实也是与变化的世界同步发展的。例如,现在要在巨量信息里,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提供给客户,而不是简单地提供信息;信息取得途径也从以往的单一渠道,到现在的多渠道,讲究时间点而且速度要快,要精准;在业务方面,从过去的面对面到如今可以利用各种媒介,由项目驱动变为现在的网络运营;现在光有通道已经不行,要有独特性和预见性;咨询企业的优势也从过去的靠关系(由于信息不对称),到现在的要有前瞻性;由资源型转为创新型;能力的优势从耳目转变为现在的数据处理;人才的优势,对个体来说,从学习力表现力到现在的一专多能复合型,对组织来说是系统化;与客户的关系,也从合同关系(点对点)到现在的伙伴关系(持久性);影响力从过去的见多识广到现在的专业精深和互显性;关注点从流程到现在的数据;技能从规范到特征、平台加系统化;企业利润从项目收入到未来的知识权益和附加值(股权等);资本从经营流动性到募集资助,靠社会的力量(在可控的范围内做资源整合)。
最后,张老师与学员们分享了他的敏捷咨询团队为一带一路做的境外并购的咨询案例。并且和学员互动,对他们的提问作答。
两小时半的讲课让在座的学员受益匪浅,一些学员还与张老师交换了名片。
(杨小燕)